长安12时辰结局怎样(《长安十二时辰》结局)

时间:2024-11-11 11:45:18  100人浏览

引言:
《长安十二时辰》结局,李林甫女儿腾空,李白都带妻拜访过

李林甫高官显赫,拥有数十子女,其中六女各有姿色,雨露之家,求之不允。林甫厅事壁间有一小窗,饰以杂宝,幔以绛妙。常日使六女坐于窗中,每有贵家子弟入谒,林甫即使女于窗中自选可意者事之。这种择偶方式在唐朝大开风气之时并不罕见。然而,李林甫的女儿们最终嫁给的夫婿,却无一出彩人物。直至有一女腾空,摆脱了尘世的纷扰,一心向道。她不仅自己修行,还广渡众生,名声赫赫,连大诗人李白都曾带妻拜访...到底李腾空是何等高人,竟连李白这等文坛宗师都慕名而来?她又是如何修行成就的?

一. 权门贵女,姻缘平平

盛世长安,万紫千红。在这举世无双的大唐,恩荫垂育着一个显赫权门——李林甫家族。李林甫乃唐朝宰相,权倾朝野。他家世显贵,子孙众多,唐史上记载其"有子二十五人,女二十五人"合有五十个子女。

李林甫的六个女儿,个个美貌绝伦,为长安城中仅存的绝色佳人。她们娇媚娴静,温婉大方,舞女般的风姿更撩拨着世人的视线。贵冑巨室的公子哥们,无不为之痴狂,纷至沓来,求亲无数。

然而李林甫对女儿们择偶颇有怪癖。他特意在议事厅墙上开了一个小窗,窗口用各色珍宝装饰,外面悬挂彩色纱幔。他常令六女坐在这窗前,只要有贵族公子来拜访,便让女儿们自行挑选心仪对象。这种开明做法在当时的唐朝也算不上什么新鲜事。

不过,李林甫的女儿们所选的五个女婿,却无一是杰出的人物。她们分别许配给了鸿胪少卿张博济、户部员外郎郑平、右补阙杜位、谏议大夫杨齐宣和京兆府户曹元捴。听起来是些朝官显贵,实则皆非人杰,不足挂齿。

比如那位谏议大夫杨齐宣,在李林甫被杨国忠夺权后,竟然背信弃义,亲自指证说岳父谋反,投靠了杨国忠一派。另一位右补阙杜位,则是沾了大诗人杜甫的光,得以在严武麾下做到夔府司马和司勋员外郎的差事。

二. 出身唐王朝,情怀超凡脱俗

唐朝盛世,是中华文明发展的绚丽时期。当时风气开放,思想解放,社会充满朝气蓬勃的活力。人们对于探索人生真谛,追求心灵升华的向往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。

李腾空就生逢这般大开大阔的时代,自幼就抱有超凡脱俗的情怀。虽出身于显赫权门,却不为富贵所囿,心向往之,驰骋自在。她冷眼旁观那些世家公子哥儿们为她们的美色而争相勾心斗角,对这些世俗名利,她全然没有半点向往。

也许正是在这个思想自由的年代,李腾空才能如此坦然地摒弃了身为贵女的一切荣华富贵,勇敢追求内心的理想和追求。她视人间的是非曲直如过眼烟云,对富贵地位毫不在意,只想一心一意地修行成仙。

一身出尘的情操,使得她早已厌倦了世俗的那些纷争是非,渴望能够遁入空门,悟道成仙,摆脱俗世的羁绊。而当时正值道教最兴盛的时期,各路仙家高人也早已遍布唐土,林林总总,使她找到了通向修行之路的契机。

三. 腾空出家,精进修行

一心求道的信念让李腾空决然摒弃了世俗种种,毅然出家为尼。她披剃头发,束身法衣,从此远离红尘,专心向道。

腾空最先拜入的是一位高僧门下,虔心学习佛法精髓。她谨遵戒律,勤于礼佛,坚持梵行,大有进益。待到所学颇有根基,她便去投奔当时最有名的青阳真人蔡寻真,专修道家仙典。

蔡寻真也是出身富贵之家,亦像腾空一般,摆脱了尘世的羁绊,一门心思便只想修行成仙。蔡真人闻得腾空高洁有行,虔诚好学,喜欲结她为徒,遂携手同游,寻访洞府道观,探究仙道奥秘。

二人最终选定庐山,这里群峰秀丽,气象灵秾,自古就是道家修行的胜地。腾空便在九叠屏南侧扎根,蔡寻真则居于九叠屏北面,互为邻里,易于切磋讨论,修身养性,一同勤修苦炼。

二女不仅自己用功精进,且还怀着广渡众生的宏愿。她们凝炼道家仙丹,为民众治疗疾疫。又时常在山中游走,传授道理,开导世人向善,显露了高尚的精神境界。慧心广大,祛疴除患,使她们在民间无不受人尊崇,名声越来越响亮。

四. 道高一尺,魔高一丈

腾空和蔡寻真在庐山虔诚修炼,声名远播,吸引了无数追随者。两人苦心修习,内外兼修,很快便在修行上有了不小的造诣。

然而天之道,损有余而补不足。她们道行越高,反而遭到了一些魔道中人的妒忌和觊觎。这些人大多已学有所成,却心怀不轨,好行歪门邪道。他们见腾空二人正途扬名,惧怕自己在世人心中越陷越低,因而挟持着一些小术小法,处心积虎,图谋不轨。

起初还只是一些对腾空二人捣乱捉弄,制造些微小麻烦。像是有人在庐山宫阙焚香时,暗中掺入一些异香,让她们沐浴在甜香之中,渐渐迷失了修持的清醒神性。

但有一次,那些妖人竟大胆上门,将蔡寻真诓骗出去,不知用了什么手段,竟让她意识迷离,几乎坠落魔道,真是触目惊心。幸得腾空及时驱魔保她周全,这才将祸患挡住,让蔡寻真免遭魔难。

此后,腾空和蔡寻真练就了一身上乘武功,以作自护之用。二人加紧修炼,并互相监督,杜绝了这些小人的诽谤和伤害。当年妒者仍旧存心叵测,但再无机可乘,只得暗自作罢。

这一段磨难也无疑让腾空和蔡寻真增长了不少阅历和智慧。两人身心渐趋坚定,道行也愈加纯熟高深,从此修行事业无往而不利,再无阻碍。

五. 佳话流传,李白拜访

腾空和蔡寻真在庐山修道多年,功行日就,名声越来越响亮。她们不仅自身证得高深法力,而且还广渡众生,大有济世之功。这般高僧钜德,自然引来无数名门望族、权贵达人慕名前来朝拜。

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大诗人李白携爱妻朱氏到访一事了。当时李白虽名声赫赫,却也饱受一番世俗的诽谤和非议。他对名利地位早就看破无欲,反而渴望向高人论道,以求真理。正当此时,腾空和蔡寻真的佳话便不胫而走,飘荡在整个长安城中。

年过半百的李白听说高僧钜德就在附近庐山中修道,兴致大振,便携同是才女的夫人朱氏一同上路,拜访这对师徒高人。二人找到蔡寻真和腾空后,满怀虔诚,拜师求教。蔡寻真见二人学问渊博,品性高雅,便开许收其为徒,从此摩顶受经,习得真言正理。

在蔡寻真那里,李白学习了炼丹之道,领会到道家追求长生不老的真谛。而在腾空这里,他则探究了佛法精要,开阔了心灵的视野。李白自诩"吾亦能人",果然才情出众,加之虔心学习,很快就有了不小的修为。他的酒品也是深受二位师长的影响,"对月吟诗把酒劝,醉中或有佳句美句可记"已成为他生活的一大乐事。

李白辞别两位师长时,满怀感激,他为师长们写下了一首对联颂赞:"德嵩文峰千万围,道高青冥一尺开。"言师徒二人道行高深,德行可钦,名扬四海,俨然是当世德行的最高典范。

从此,当年李白和他的师徒相见的传奇佳话,便在朝野中广为流传。后人更以此寓意诗人李白在追寻人生道理和艺术理想的道路上,终于有了圆满的归宿。